在这喜迎河南理工大学110年校庆之际,6月4日16:00-18:30,北京工业大学曹万林教授在土木工程学院一楼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可持续混凝土结构和创新发展》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土木学院院长丁亚红主持,该院相关专业百余名师生共同聆听了此次报告。

曹万林,现任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学者,北京市杰出人才,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中国建筑学会高层建筑抗震专业委员会委员,村镇绿色建筑综合防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结构抗振控制分会理事。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及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等近50项。在高层建筑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减震控制、村镇建筑抗震等领域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均排名第一),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二、三等奖1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50余项,论文被SCI、EI收录180余篇,专著2部。主编和参编国家行业标准、标准化协会标准、地方标准24部。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报告会上,曹万林从可持续混凝土结构、实践是创新的根基两大部分展开报告,并围绕研究背景与关键问题、再生混凝土材料、再生混凝土结构、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近期研究与思考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报告过程中,曹万林重点对再生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进行了介绍。他结合自身多年的研究经验以及团队实验研究的经历,通过实验数据和实践成果的展示,分析总结了再生混凝土在各类结构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在抗震、抗火、抗冻融、抗氯侵蚀等性能上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报告期间,曹万林语言挚朴,讲解深入浅出,展现了严谨的科研作风,流露出对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学子在科研领域的殷殷期望。会后,对研究生的提问进行了耐心地解答。

此次报告会开阔了该院师生的学术视野,启发了师生们对于可持续混凝土的科研思路,激发了同学们孜孜不倦的学习热情和创新务实的工作热忱,对我校相关专业在可持续混凝土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6月5日9:00-12:00,曹万林教授又与建筑工程系部分师生分享了《轻钢住宅组合结构实践与思考》专题座谈会,详细探讨了我国目前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及挑战,标准建设及示范工程建设,以及广大师生应该如何积极深入地参与进来等广泛内容,为建设美丽乡村而贡献自己的一份职责。